用“长行红”描绘更多彩“湖湘美” ——长沙银行坚定做“湖南人自己的银行”,全面助力湖南“强省会”战略

火热盛夏,捷报频传。

6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2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长沙银行位列第36位;在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的湖南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榜单中,长沙银行位列2022年湖南上市公司规模榜单第二位。

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22全球银行1000强最新榜单,长沙银行以一级资本86.75亿元位列第191位,较2021年上升36位。

火热盛夏,动作频频

长沙银行召开“强省会 抓项目 助实体”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强省会战略专题会议与省商务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商贸发展助力内陆开放与省市区各级农业部门暨企业代表签约携手赋能全省乡村振兴……

“长沙银行将紧紧围绕服务助推强省会’和自身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锚定目标、强化担当,以金融之强助力省会之强,以省会之强带动全省做强,用长行红’描绘更多彩湖湘美’,在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的大赛大考中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长沙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小中表示。

 

抬高坐标 以金融之力助省会之强

服务本地实体经济是地方法人银行的使命。同时区域经济的繁荣也能促进银行的经营质效稳步增长。

全面助力湖湘建设,与长沙发展共生共荣,这是作为湖南人自己的银行的血脉与基因。

长沙银行积极成为湖南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围绕湖南20条、长沙22条产业链提供交易银行+产业投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赋能”综合金融服务。在长沙地区五年累计提供表内信贷投放超4600亿元,平均增速18.45%;服务半数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在长株潭地区,2021年表内贷款余额超2400亿元。

除此之外,该行还提供1000亿元投入重点项目和基地建设,长沙轨道6号线建设、长沙城建信息中心、长沙亿达智造小镇、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中联智慧产业城、黄花综合保税区区港联动”等项目建设中都有长沙银行的身影。

2021年,长沙银行积极响应三高四新”战略,聚焦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外向型经济三大领域,全力推动金融服务和产业深耕,制造业贷款余额308.97亿元、科技金融贷款余额263.84亿元、国际贸易融资86.69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254.03亿元,为29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授信89.93亿元……

一直以来,长沙银行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奉行专业主义的精神与长期主义的态度,以金融的支撑平滑经济的波动,陪伴众多中小微企业一路穿越周期困局2022年上半年,长沙银行采取“延、减、免”等措施,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活力,对有市场、有前景但暂时遇困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2022年前6个月,长沙银行累计为中小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涉及金额27.77亿元,为企业节约成本近6000万元。

 

锚定目标 助力强省会行动落地落实

风起潇湘,千帆竞发。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接连发布数份重磅文件,为实施强省会战略擎绘蓝图,为金融助力强省会”明确目标。

对此,长沙银行相应出台《长沙银行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以行动方案“施工表”、“路线图”,聚焦主责主业,锚定发展目标,以金融之力助省会之强。在助力地方建设、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城市开放度提升、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和居民幸福感提升方面全面提升对强省会战略的贡献度。

在全面助力地方建设方面,长沙银行力争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长沙地区的贷款余额分别突破5800亿元、5100亿元,对长株潭地区和长沙地区的对公客户融资总量(FPA)分别突破4800亿、3500亿

在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方面,长沙银行力争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400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80亿元

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长沙银行计划加大对关键核心产业的支持,助推地区产业链和供应链竞争力,提升产业金融增长率和覆盖度,保持对战略性新型产业与本土特色优势产业每年30%以上的信贷增长,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产业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以生态场景为支撑点,围绕产业链搭建个性化场景服务模式,通过制造业动产抵押贷、智能制造技术改造贷、供应链订单融资、应收账款池等产品,系统服务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助力长沙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在国际贸易方面,长沙银行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资金结算效率,加大贸易融资投放,全面助力城市开放度提升。力争到2026年底,长株潭地区国际结算量达到400亿元,国际贸易融资投放达到140亿元,助力长株潭地区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支点。

全面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长沙银行力争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突破660亿元,覆盖小微贷款客户5万户

在全面助力居民幸福感提升方面,长沙银行将围绕居民吃喝玩乐美”“医养教游娱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力争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个人消费类贷款突破2000亿元,管理对私资产规模突破5400亿元,其中长沙地区个人消费类贷款突破1800亿元,管理对私资产规模突破4800亿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

 

示范引领 推动金融资源向长沙聚集

在强省会战略指引下,长沙要肩负区域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责任使命,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

长沙银行作为本地最大金融法人机构,推动各类金融资源进一步向长沙聚集,助力形成适应长沙发展的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方面全力提升长沙银行对强省会战略的贡献度,力争到2026年,长沙银行占长沙地区金融机构全部贷款的比重提升至12%

另一方面长沙银行全力提升聚集各方资源参与强省会建设的引领度,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吸引券商、险资、信托、创投、金融科技等各类外部资源及参与强省会建设。

同时,长沙银行将持续在业务模式和产品上双向发力,强化创新驱动。

业务模式创新上,将加快转型步伐,坚持走本土化、轻型化、数字化、场景化的发展道路,强化金融+非金融服务,构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打造现代生态银行,持续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能力。

产品创新上,长沙银行重点关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四大领域,深度聚焦强省会战略推进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突破传统服务模式,打造一批创新产品,输出一整套智能化、综合化服务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就在7月,长沙银行签约成为长沙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业务的合作银行,将向科技型企业发放最高每户500万元的无抵押纯信用贷款。截至今年6月底,长沙银行科技金融业务规模已突破400亿,在全省范围内科技型企业服务覆盖率超过50%。

 

共生共赢 打造区域领先的现代生态银行

6月举行的“对话银行家——转型与发展主题论坛”上,长沙银行以“价值重构与共生共赢”为主题,向业界分享了关于打造区域领先的现代生态银行实践。

长沙银行认为,生态银行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中心和关键节点的优势,基于客户中心、共生共赢的主张,依托技术支撑和数字驱动,广泛链接各类合作伙伴,嵌入或构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和服务平台,实现客户、流量、资源、品牌的交互与协同,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进而构建一个以银行为中心的全面开放、敏捷响应、动态演化的生态网络,从而实现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本地生活生态方面,长沙银行积极服务地方政府数字政务建设的需要,全面接入与民生工程、公共管理相关的各类政务线上场景积极为企业赋能,建设了智慧园区、医疗、校园等一系列的经营场景,全面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圈围绕湖南居民日常的缴费、出行、吃喝玩乐、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需要建设场景,不断丰富百姓生活权益,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以及财富管理服务。

产业投行生态方面,针对湖南在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突出优势努力整合银行、券商、信托、基金、保险、创投等各类资源,建设全产品线的销售能力、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能力、聚焦本土企业的研究能力,以投资银行和交易银行为着力点,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债务融资、债权融资、增资扩股、产业孵化、资金活化、资产整合等综合服务,与实体产业在中、长周期的价值链上实现“共创共赢”。

市场投资生态方面,打通企业融资需求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链接,搭建“大财富管理生态价值链”在居民端,制定针对性的资产配置服务方案,积极满足居民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在企业端,则通过股权+债权、商行+投行的综合服务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通过现代生态银行建设,长沙银行构筑起了更加开放的共创共生业态,助推从金融产品提供者向金融生态服务者转变,为强省会战略注入金融的强劲动能

奋楫笃行只争朝夕

正如长沙银行长期秉承的“湖南人自己的银行”理念,在践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和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新赛道上,长沙银行正以快人一步的使命担当和乐于“闯创干”的活力魄力,展示出“正青春”和“在行动”的昂扬姿态,在服务和服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干在实处,在全面融入湖南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勇立潮头,再开新局


践行五个担当,助推强省会战略开花结果

长沙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赵小中

 

担当金融支持“强省会”中服务长沙的主力军。坚持与强省会战略同频共振,紧紧围绕省市党委政府“强省会”战略行动方案中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确保全行在长沙地区的资产占比不低于80%;在服务实体、支持产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科创企业方面率先作为,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发挥本土银行贴近本土市场、深度理解本土企业的传统优势;加快打造综合金融平台,全力申筹金融租赁公司、理财子公司,加快设立金融科技公司,持续提升综合化、平台化服务能力。

担当金融支持强省会中产业振兴的领头雁。坚持与本土产业共生共赢,全面提升产业金融增长率和覆盖度,保持对战略性新型产业与本土特色优势产业每年30%以上的信贷增长,力争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产业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以重点园区为立足点,根据长株潭32个园区主特产业定位,为重资产、轻资产高新技术等不同类型园区提供差异化、组合式的创新金融服务;以产业链为着力点,聚焦本土优势产业链,完善“表内+表外”、“商行+投行”、“融资+融智”的业务模式,提供多产品集成的定制化服务方案;以重点项目为切入点,聚焦10大重点产业项目,围绕企业不同环节和阶段的资金资本融通需求,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金融服务;以生态场景为支撑点,围绕产业链搭建个性化场景服务模式,通过制造业动产抵押贷、智能制造-技术改造贷、供应链订单融资、应收账款池等产品,系统服务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助力长沙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以创新服务中小微企业为突破口,积极用好各类政策红利,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引导资源向重点园区和产业链配套的中小微企业倾斜,做好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首贷、转贷、续贷等增信服务,持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担当金融支持强省会中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坚持为科技创新添薪蓄力,增强服务意识,力争到2026年服务长株潭地区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4000户。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模式,实现长株潭区域科技专营机构的全覆盖,加快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大力发展认股选择权、投贷跟、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产品;全面实施差异化考核政策,对“强省会”战略下科技创新重点企业、项目和人才给予优惠信贷利率支持,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全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围绕“创新引领专项行动”,在现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基础上,优化推动“知识产权+”的融资模式,加速推动知识成果转化,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打造开放平台,依托金融科技湘江生态联盟,通过提供金融场景、研发资金等支持,与金融科技企业和技术开发团队共同建设金融科技的长沙高地。

担当金融支持强省会中区域融合的排头兵。坚持为区域融合提质赋能,释放催化效应,加大对长株潭地区基础设施、两型社会和公用事业建设的支持,以金融融合助推经济共同体和同城生活圈建设,促进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打造区域统一的便民服务生态,助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民生服务,全面推动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服务长株潭高品质宜居生活建设。积极参与长株潭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拓展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项目,赋能区域健康医疗平台建设和长株潭三地地铁、公交乘车互通,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围绕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积极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汇贷等产品,推广排污权、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质押贷款等环境效益担保的信贷品种,创新绿色信贷品种,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助推长株潭地区外向度水平提升,上线“四大极速”,打造一站式国际结算服务体验。通过内保外贷、涉外保函等产品助力工程机械、新能源产业产能输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出口快贷”等线上纯信用产品服务金霞保税区等中小微出口企业,积极探索支持新型离岸贸易、市场采购等创新业态。

担当金融支持强省会中服务民生的标杆行。坚持金融向善的新发展逻辑,助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深化服务各类民生项目,围绕长株潭都市圈建设需要,扩大社会民生项目的表内外授信;聚焦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打造全龄友好的民生生态场景,针对学生、老年客群,搭建“生活+社交+金融”的综合生态,提供综合化服务,积极满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深化打造民生生态场景,强化与政府平台、头部流量商户、互联网平台以及品牌联盟的合作,加速构建服务本土居民生活的主流生活生态圈。重点助力长沙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开展五一、十一周边游系列活动,带动长沙及周边文旅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长沙“超级城市IP”建设,以“湘江新势力品牌联盟”为载体,推动品牌联盟集体发展,助力长沙培育50个以上网红品牌、100个网红门店、300个以上网红打卡点。

 


上一个:文化下乡 快乐湖南——长沙银行第四届美丽乡村艺术节在新化开幕

2022.09.01

下一个:“快乐益家基金会”斩获中国金融年度优秀社会责任奖

2022.08.04